2017-08-28
坐在榕树下,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曾经是童年回忆里美好时光,在你的童年,是否有这一样的一个情景呢?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段宝贵的历史,给我们更多的人生思考与启迪。曾经最爱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那是因为爷爷奶奶的故事里满含着浓浓的人情味,而我们却在成长的路上和原汁原味的老故事渐行渐远。
在莞城西隅社区居住人口中,活动人群为长者和外来人口居多,其中长者的后辈们多选择到其他地区发展,社区长者们与其他社区居民间的交际较少,西隅社区社工开展“西隅老故事”活动,扩大社区长者们的社会网络资源。今天带大家一起去听听来莞城西隅社区爷爷奶奶说那过去的事,回到过去,回到榕树下的时光。
南叔
分享的故事:以前的博厦和西隅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博厦那边有很多农田。当时我在博厦那边以耕田为业。后来博厦和西隅社区分开之后我就搬到西隅这边了。以前的西隅很繁华,可惜我们这一辈的人天天都要工作,有时候自己都顾不上的也就很少有机会说能认识一下西隅。而现在人年纪大了也变得很少出门了。
平叔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在博厦做过汽车零件维修。当时西隅和博厦还没有分开,以可园北路为界线。距离现在也有很多年了。以前这边繁华的地方主要是振华路大西路那边,可湖这边以前都是农田来的,种什么都有。
珍姨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做过农民。后来要搞建设,要退耕,田都没了自然工作也没了。后来到处找工作,最后去帮别人挑石头啊。当年的水泥厂在万江那边,每天都要挑几担石头爬万江桥。后来年纪大了,做不了工又不能退休,现在也就在家里过了。以前我不是西隅的人从外面嫁过来西隅所以对西隅也不是很了解,现在一个人的也很少出去了。还好孩子找到工作了平时还偶尔回来看望一下我这个老太婆。
芳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我做过炮竹,不单单是我,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做炮竹。每天都要挑个担子去高第街的炮竹厂把材料挑回家加工。像我的话就是每个星期去一次吧,把炮竹挑回来每天在家做。一个炮竹有很多道工序的,我做的主要是卷条,首先用一根针卷起一张做炮竹的纸,把做炮竹的纸卷严实之后,用泥沙封好炮竹纸的一端。下一步塞火药就不是我们做的了,毕竟这个很危险的,我们都是把卷纸这一步做好之后就挑回炮竹厂继续加工。不过后来因为意外自己眼睛看不见了也就不做了。
兰姨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做过很多工作的,以前还有田种的时候我是种菜的,后来皮鞋厂要了我种田那块地,盖了皮鞋厂之后我就在皮鞋厂做职工。当时已经30来岁了,在皮鞋厂做纸盒。前面一步工序做完之后就交给我“过光”(过光:磨光,把本来不光亮的纸表面经过特殊加工之后使表面特别光亮)。过完光之后就可以在纸盒上面印字了,很好看的。以前我们也是像现在一样实行三班制,有时候要赶工了就大家一起加班了。平时周末也要上班的因为工厂都是货,要有人守门啊,三班制的工厂24小时都有人在的。有时候能休息有时候就不能休息了。其他一些比较勤奋的人就多上班多赚点钱。
琼姨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曾经在缸瓦店打工,缸瓦店和别人合作我们去缸瓦店拿货然后自己出去摆地摊卖啊。以前振华路大西路那边很多地摊的,我也在那里摆地摊。因为那里谁都能去没人管,每天早上都要七点多就到那里去占位置了,占不到好位置你那天也别想赚到钱。我们当时下午5点钟就下班了,之后就是回家煮饭吃啊,大西路那边晚上也很热闹的,很多夜市小吃。不过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欢姨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在炮竹厂做过,当时家家户户都要去挑,而我在炮竹厂做,有时候也会自己挑回家做。我负责的工序也是“卷条”(卷条:把炮竹纸卷实)。当时工作很紧张的经常要调岗加班。以前刚开始的时候是固定工资的,后来改成了计件,你做得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不想做就赚得少。后来从从炮竹厂退休了就在家。以前赚到的钱很少的,大家都只够自己吃。
梅姨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做过濑粉,以前的濑粉都是用热饭做的,烧一锅水之后一点一点的把饭“濑”进热水里面濑成条状,所以我们以前做的濑粉很有嚼劲很有口感的,哪像现在的濑粉夹起来就断了。又去饼铺做过,当时我们什么饼都要做的,我们还做过月饼。月饼的话就是用十斤粉加油加豆沙一起煮,之后放进模里面定型,然后用火烘,最后就是包装了。之后也做过一段时间糕点,每天早上很早起床做糕点做早餐,然后拉到学校门口卖,就是现在阮涌小学靠大西路那边的门口。每天早上都要去卖,有时候女儿也要去帮忙,晚上放学了就来帮忙卖零食。就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是靠着这些把五个女儿拉扯大,现在除了一个小女儿还在读书其他女儿也嫁出去了。偶尔也会回来看看我。
福嫂
分享的故事:我以前做过席子,因为还要照顾孩子,经常都要把做席子的材料拿回家在家加工,一边编一边带小孩,做好之后拿回工厂去换钱。有时候快的话一天可以做30个方席。后来子女长大读完书出来工作了也去炮竹厂做。当时很多人都去香港发展,我的女儿也跟着她爸爸一起去了香港工作,现在都已经在香港定居了。平常偶尔回来聚一下。
珍姨
分享的故事:我是做花灯的。我们做花灯的首先要买竹子,先把整个竹子风干之后裁成竹片。因为我们做的花灯规格有大有小所以还要量好尺寸。然后用砂纸、浆糊造型。现在的花灯图案大多数都不用人工画上去的了,都是把图片画出来然后拿去印刷厂印刷。用浆糊造好形状后就开始造出整个花灯的支架,支架做好之后就开始裱纸了。裱完纸就差不多完成了。保存的话花灯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一个是潮湿的话竹子会发霉,另一个是被曝晒纸会变色那样就不好看了。
平叔
分享的故事:以前读书的时候小学拆迁就没再读书,十多岁就要出来打工。后来做过一段保安,也在粉厂搞过基建。
莲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博厦有一个生产队,我们以前每天早上去找生产队的队长看看当天有什么工作可以做的。有时候去帮别人运石头砂石什么的,有时候跟着生产队去耕田种菜,也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哪天去找生产队知道没有工作了就回家休息了。所以工作不固定,休息也不固定,赚得也很少。有时候没工作做了就去炮竹厂挑点材料回家加工,那个时候全家都要一起干这个,小孩放学回家丢下书包就开始加工,赚的也不多不过总比没有好。
琼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跟着建筑队出差去建房子,每天至少都要做8个小时,虽然每个星期有两天休息,但有很多时候都要加班干活,以前工作很辛苦的。现在和女儿一起生活,每天出去吃个早餐就回家或者就出去散散步,平时也没什么喜欢做的事。
芳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刚解放要到农村下乡给妇女扫盲,我就跟着去了。后来政府组织了一批人建了红砖大学,我有了机会便在大学里面读了两年书,学科学种田。60年代的时候出来在小学教书,因为教学效果很好还被评为优秀老师。虽然出来教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书。之后来到东莞继续教书,在温塘小学教低年级。可惜因为我是民办教师当时没能转正所以没能正常退休,现在每个月只能靠一些补贴过日子。
凤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出去干活赚钱很少,一个月做满了也就30块左右工资,请一个保姆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50块,出去找工作还要自己贴钱请保姆。所以相比去外面打工还不如在家自己照顾孩子更好。后来孩子长大了自己年纪也大了,再出去找工作也没人愿意招的也就没再出去找工作了。现在脚不好平常每天就来中心坐坐按摩椅,出去买点菜回家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文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每天都要挑个扁担去烟花厂挑烟花回家加工的,有时候运气好一天还能赚个3块钱。以前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会去烟花厂或者炮竹厂挑点材料回家加工,不过后来因为爆炸的事情所以都没有了。
梅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去高第街炮竹厂挑材料回来加工,一串炮竹3分钱,十串就是3毛钱,一天下来大概能赚个2块多吧。平时自己两夫妻一起做,孩子晚上回家也跟着做。以前西隅社区还是很热闹的,人也很多。像我们这个房子以前能住7户人家,算下来有差不多20个小朋友呢。以前房子小住的人多我们在房间里面还会盖一个木阁给孩子们睡觉,后来其他几户人都赚到钱了就都搬出去住了,就剩下我们这一家人还住在这里。
微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去樟木头建兵房的时候盖房子要用水泥嘛,以前又没有水泥这么好,我们就用红泥、石灰沙、竹片混在一起,用脚踩去搅拌,所以以前做这个的人平均每个月脚都要烂一次,但是又不能不做,不做就没钱。后来兵房也建完了,又去通河沙,以前不像现在有挖泥机,都要人手一点一点的挖出来。
汉叔
分享的故事:以前做糕点糖水卖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做的,粥粉面饭样样都懂一点。十多岁出来干活当时还摆过地摊当过小贩,后来都合并了就在莞城合作商店里当厨师,一个月20多块工资吧。后来年纪大了孩子也开了小吃店自己就从公司跑出来和儿子一起干所以也就没有退休了。现在还好儿子赚了点钱还能给我这个老头子帮补一下。
改姨
分享的故事:以前读完书出来要照顾子女就没找工作,后来子女大了出来工作了没时间照顾孙子也是我来照顾了。现在人老了,孙子去读大学了,每天自己在家煮饭等家人回来一起吃饭。日子就这样过着了。
他们的故事,就像每个人一样,一辈子一本书。看完他们的故事,你是否想起你的爷爷奶奶?那就行动吧,给多关心,给多陪伴!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生活会更美好!
敬老人
促和谐
助老人
树敬老之风
促社会文明
Copyright© 2009-2015 dgzn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传真:0769-23103618 / 电子邮箱:dgzhanneng@126.com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桑园银贵路1路(华兴汽修旁边高层写字楼十楼) / 邮编:52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