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张鹏


引言


在残康中心服务项目宏观服务规划及微观服务实践中,明确中心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规划中心的服务发展方面,还需要在服务对象管理中。在各个专业服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指引、规章、制度,促成适合中心服务发展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服务规范及规划,良性的服务对象管理能够协助中心工作人员“理顺”各方面服务,促成中心服务能效,促进中心服务向纵深发展。


一、要有“想法”


通过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托养等服务,恢复和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回归社会的能力,减轻残疾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这是残康中心服务项目的服务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想法”的去带动整个服务的开展,也需要在“想法”之下,对服务进行服务的有效管理。


(一)“正常化”视角


“正常化”的服务视角,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方面是,认识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正常”的“人”。在服务对象的“需求”理解上,他们都跟所有人是一样的,我们的需求也是他们的需求;他们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遵守与人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具备的礼仪、道德、规范以及法律。


另一方面,是对服务对象表现的各种行为的“正常化”对待。正因为在他们所处的家庭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身体病状等原因,才导致了他们目前的状态,基于“人在环境中”、“存在即是合理”,他们当前具备的“状态”是正常的。


社工服务中的“同理”也正是“正常化”的视角对服务对象的行为的一种理解,理解服务对象别样的行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消除内心的“标签”和“害怕”是服务的前提。


第三,更应该避免在服务提供中应为害怕服务受到“伤害”而提供给他们第二个“封闭”的环境。作为“人”,我们就会面临外界环境诸多的挑战与意外,这些是必然的,他们既然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环境内,那么中心就不应该成为一个“封闭的港湾”,这是需要我们在服务中“正常化”对待的问题。


(二)“全人发展”的服务理念


“全人发展”是以服务对象为本,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主导的康复及改变过程,透过服务对象、家属及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让服务对象活出满足、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1、强调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挖掘人的各方面优势和潜能。


我们的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社工服务、职业训练、康复训练,最终促使服务对象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作为服务提供者要相信服务对象是“有价值的”,并让他们能够具备认识到自身价值的能力。服务对象都有着“人”的潜能,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在“增能”及“优势视角”之下,我们所做的服务应避免陷入服务对象因残疾而导致的局限或缺点中,我们需要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动性,增加他们的权能,他们是具备一切“人”的优势。


2、促进服务对象自主“选择”。


被动服务的提供,让学员缺乏“自决”意识,主动寻求服务才是服务发展的良性过程。在中心内,我们需要培养服务对象自主自决的能力,在服务中让他们能够有所“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架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3、重视与家属及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康就服务实践中,需要多方服务的配合,学员管理、药物管理离不开家属的支持及配合;服务对象的服药及复诊离不开社区医院的支持;服务对象实习、就业离不开企业资源的提供;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的实现更离不开社区及社会人士的支持……那就需要重视及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要有“系统架构”


在中心的服务体系架构中,我们需要关注到服务提供的“更多可能性”,在“安全”、“便捷”、“专业”的支撑下开展服务,带有“目的性”的开展各类服务,基于“责任”的服务供给,尊重专业化服务,让服务对象在中心内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更多可能性”的服务架构


在对残康中心服务项目服务定位及整体性服务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服务的“更多可能性”,“服务对象”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康就服务的那些年,我始终在思考着残康中心服务项目作为基层性的残障人士服务组织,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了社区内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我们的服务覆盖是否已经初具规模呢?


当下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服务对象相对于整个服务群体而言不足十分之一,而我们的服务也慢慢开始“臃肿”、“四不像”,没有成型的服务架构及服务标准,面临社工服务机构日益出现的“人员流动”,提升服务质量及服务能力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加。


那么,随着社会服务行业分工日益细化,残康中心服务项目作为服务载体,是需要针对镇街自身情况及特点,以项目化运作、发展助残志愿服务推动服务覆盖更多的服务对象,让服务分工更加明细,建立起相对应的服务标准,让服务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二)“安全”、“便捷”和“专业”的服务架构


“安全”和“便捷”为中心服务管理的一个核心。服务对象的安全性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工作人员的安全;服务供给时,层级性的服务架构,让服务更加便捷;尊重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服务富有成效的保证。


在中心内,服务对象的“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近年来出现问题的往往是服务对象“不在中心”期间出现的,包括学员走失、性侵、病发等,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不足,与中心服务供给缺乏互补,是问题的关键。


作为基层性的残障人士服务组织,在中心服务层级架构中,“学员”模式无法满足更多需求,“会员”服务停滞,志愿服务缺乏,也产生了服务“门槛”现象,排斥在“中心服务对象”外的群体,他们的服务该如何接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专业化”是服务的保证,让中心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专业”服务,减轻“活动”压力,减轻“文书”压力,尊重他们专业意见,形成系统的专业服务指引及标准,是服务动力及传承,是需要我们去建构的。


(三)“目的性”的服务规划


中心所有服务供给都是基于服务对象需求而展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需“目的性”支撑。


在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的残康中心服务项目内,通过对服务对象活动能力、职业能力及生态系统方面的评估,引入个案管理的服务模式,制定社工、职训师、康复师、学员及其监护人共同制定个案管理计划,确定一个服务年份或阶段的“服务目标”,并根据个案管理计划指引,推进中心活动、小组、早课、健康管理、药物管理、家属服务、职训服务、康复服务的开展。


“目的性”的服务规划,一切以评估为准,我们需要提供全面的服务,而不是基于找到一份“工作”、开展一个“活动”而开展的服务,基于“社会人”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提供服务,每一个服务提供中,都需要思考我们的“目的”所在,是否能够对应回服务对象所需,是否对服务对象能力发展有利,这也是在中心服务管理中需要注意的。


(四)基于“责任”的服务供给


1、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思维


在残康中心服务项目服务管理中,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及服务“责任”,明确社工、职训师及康复师的服务范围及相对应的责任,让他们在既定的服务范围内开展服务,达成服务目标,这是工作人员的责任。


同时,专业精神及职业操守的培养在康就服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服务对象的立场,不断的创新、完善服务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


2、服务对象的“责任”意识培养


残障服务中,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最困难的是“选择”,培养服务对象基于社会规范下的“选择”能力,是让他们能够承担自身社会角色的“责任”。 建立中心的学员管理机制,树立庇护工场内的“工作规范”都是培养他们“选择”能力的良好途径。


同时,在建立规范方面,我们需要与服务对象一同制定,“学员周会”是学员参与中心服务及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培养他们的“权利”意识及“责任”意识很帮助,发挥服务对象能动性,让他们在自己制定及认同的“规范”下工作、学习及生活。


(五)服务重“服务”偏“行为”


在中心日常服务供给中,经常会因为服务对象出现的种种“行为”问题“焦头烂额”导致管理混乱、计划难行……不如换个思路,从先“实践计划”再到改变“行为”,切实按照拟定的“服务计划”展开“服务”,而非跟随服务对象“行为问题”而展开服务。


并不是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做处理,他们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据“规范”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奖惩,引导服务对象遵守基本规范。服务规范及服务计划的有效执行,树立服务对象的“责任”意识后是可以带动服务对象在行为上的改变,扩展服务提供“媒介”的多元化,促成服务对象“专注力”转移。


在服务管理中,展能运作的残康中心服务项目会结合“值班经理”制度,管理中心基本的日常事务、突发情况及学员“问题”,结合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学员“求关注”、“管理困难”等问题,也能够培养中中心工作人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要有“环境”


在中心层级服务供给中,具备“环境”观念,最终能够实现的是服务对象在“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这三个环境内独立“生存”的能力。让服务对象在家庭环境中,能够最终实现生活自理;在社区环境中,具备使用社区资源的能力;在工作环境中,能够适应工作需求,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


(一)家属及社区共同参与的“环境”


展能在残康中心服务项目服务中一直很注重家属参与服务的重要性,通过服务协议、知情同意书、家园联系手册、家属服务、家长会、服药管理等一系列服务设置及供给中,共同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让家属参与到中心服务中来,明确“家属”也是服务需求主体,避免因为“任务”需求,导致家属工作懈怠,服务对象在家庭环境内缺乏支持,服务停滞甚至倒退。


(二)服务“配套”环境的架构


搭建支持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对内服务的同时,配套相应的“对外”宣传机制,利用中心活动开展、义卖让更多的“服务群体”及“资源群体”了解及支持中心服务,搭建“配套”环境。


助残志愿服务建设,补充中心人员不足的问题,让志愿者协助中心多元化服务提供,协助社区环境的架构,有力的支持服务对象在家庭内服务的持续性,中西服务更多的可能性。


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在助残服务中的应有作用,中心学员的就业实习点的建设、中心庇护工场货源的供给、中心学员体检、复诊服务供给等都是可以与社区中相关的单位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支持服务对象的成长。


引用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4ODE2MQ==&mid=2651782598&idx=2&sn=8bac56ea52495f23897c2a4a193c52df&scene=4#wechat_redirect